【国旗下讲话】让文物从历史长河中“醒”来
- 2025-06-20 13:54
- 阅读 13
在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石泰峰代表党中央致词,指出“做新时代好少年,就要传承中华文脉。”
6月14日,我们迎来一年一度的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让文物焕发新活力 绽放新光彩”。
新时代的少先队员肩负着守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的重任。如何让沉睡的文物在我们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呢?让我们一同在国旗下讲话中寻找答案,将文化遗产保护的种子,播种在少先队员的心中。
讲话时间:6月16日
预计时长:约6分钟
队员们,有一群萌萌、呆呆的“显眼包”正涌入我们的生活。它面相丰腴、眉目慈善,在表情包里迅速出圈,它是来自景德镇的瓷器雕塑“沉思罗汉”,被戏称为“无语菩萨”;它双目圆睁、嘴角上扬,口中露出城墙垛口似的牙齿,它是来自山东的商朝青铜亚醜(chǒu)钺(yuè),被戏称为“青铜版海绵宝宝”……这些昔日高冷的文物画风突变,变成了形象生动、富有喜感的“表情包”,完美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的“要让文物真正活起来”。今天,让我们一起从历史长河中把文物唤“醒”吧!
科技为文物苏醒开启“任意门”
队员们,你们看过沉默的壁画开口说话吗?你们见过文物展现优美的舞姿吗?文物通过AI,居然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大家面前,不仅如此,“数字敦煌”通过高精度三维扫描与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那些对光线、温度、湿度非常敏感的千年壁画,在全球各地的屏幕上纤毫毕现。还有,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系列,可以让队员亲手体验用洛阳铲寻宝的乐趣,出土的微型文物复刻品成为连接古今的情感纽带。科技让尘封的历史变得可触可感,使文物真正成为“活”的文化基因库。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数字敦煌”)
创意为传统新生开启“生命门”
队员们,古老的文物不再是被顶礼膜拜的标本,它们正在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走进我们的生活。苏州博物馆与服装品牌的联名系列,将明代文人画中的山水意境转化为现代服饰的印花图案,让穿着者成为“行走的画卷”;三星堆青铜面具与电子音乐的跨界融合,在伦敦音乐节上引发轰动,让中国古代文物展现出征服世界舞台的艺术感染力,当曾侯乙编钟的音律被用编程的方式还原,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文物的新生,更是整个民族的文化自信在新时代的绽放。
匠人为现代文明重建“价值门”
文物年龄这么大,坏了怎么办?
队员们不用担心,它们有属于自己的“文物医生”,这些“文物医生”用十八般武艺为“患者”治病解难,力求每一件文物都能“活起来”。他是故宫里的“时间魔法师”王津,在故宫修了44年钟表,故宫钟表馆展览的82件文物中,有80%都是他动手修复的;他是“我在三星堆里修文物”的郭汉中,深度参与了三星堆目前已发现的全部祭祀坑的发掘工作,累计修复文物6000余件……他们用“择一事,终一生”的匠人精神感动了无数人。
队员们,博物馆里的文物,承载着我们的文化身份和精神传承。历史器物之美,超越语言的心动,五千年的文明积淀,是中国特色的印记。当我们穿行于静默无言而又细述万千的瑰奇文物之间,仿佛能倾听到博物馆在诉说:每一个中国人都是辉煌灿烂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我们都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守护者和创造者!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