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典想:一位乡镇教师的“教学经”
- 2024-12-13 10:39
- 阅读 64
把原本抽象的数学变成跳格子游戏;在学习数对的内容时,让学生在迷宫里找小动物;借助成语“一刀两断”,让同学们把锯木头的段数和下数记得简单又有趣……阳谷县李台镇小学一年级教师侯典想的数学课总是丰富又有趣。
“小霞”和“小明”,都要向前冲
从常规的黑板板书到多媒体教学,从一头黑发到白发隐现,变了的是教学手法,不变的是侯典想的“教学经”。
从2007年开始,侯典想就在李台镇小学扎下了根,从那一刻起,他就想着教书育人,做“新时代的大先生”。
有一个学生叫“小霞”,她家庭条件一般,但人总是很勤奋,今天学新课,从昨天晚上就提前进行预习,针对这样的孩子,侯典想循循善诱,促进其深度思考,最终,小霞考上了山东大学。
有一个学生叫“小明”,他有点害羞,天赋平平,侯典想就从简单的问题入手,设置“小台阶”,让学生“慢抬腿”,鼓励小明积极回答,努力思考表达出来;最终,小明成了数学“优等生”。
在侯典想的教学生涯里,数不清的小霞和小明,通过他的引导,从最初的基础知识迈步,最终走进了数学殿堂。“只有让学生感到有趣,学生才会爱上数学。”侯典想这样说。
一堂讲了8年的“数学课”
“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和菜叶果皮,哪类多?”
“通分,通分,统一分母,分分判断”……
随着孩子们一阵阵充满童真的欢声笑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玩中绽放。今年4月18日的“送课下乡”活动,侯典想给孩子们讲《通分》,获得了“满堂彩”。“侯老师以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去探索‘通分’的特征。幽默的教学风格,灵活多变的教学艺术,让每位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好玩。”前来听课的阳谷县明德小学教师陈老师这样说。
“这堂课,我讲了8年。”侯典想说,就拿《通分》这一堂课来说,他从2017年就开始入手准备,从刚开始的讲知识、讲方法,到现在讲策略、讲思维,讲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课越讲越有趣,也越来越清晰,最让我感觉到有成就感的,就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就是与时俱进的落实核心素养。”侯典想说。
把数学当成自己的追寻终点
走进侯典想的家庭书屋,瞬间被书山包围了。“光小学数学专业发展的丛书接近1000册。”侯典想介绍,他与好书为伴,读吴正宪的经典课例,读俞正强的《种子课》、读陈立华的《58节关键课》……“只有读书,才能让我们将眼界打开,有了更高的目标、更先进的理念、更深邃的教学理解才可以让我走的更远。”侯典想说。
这些年,侯典想也时刻帮助年轻教师成长。他创立了行思融合的教学理念,并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运用。近年来,他作为小学数学领航工作室的主持人,团队里的15位老师在教育教学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团队成员多次在比赛中获奖。
趣味学数学,学习有乐趣。24年来,侯典想先后荣获阳谷县名师、阳谷县教书育人楷模、聊城市教学能手、执教县市级公开课若干节、荣获山东省教育信息化小学融合创新案例三等奖、被聘请为阳谷县小学数学研究团队成员、阳谷县“名师领航工作室”主持人。
“未来的日子,我还会努力前行,目的就是燃烧自己,照亮孩子们前进的道路。”侯典想说,“接下来,我还要实现三个目标,那就是引领、辐射和继续追寻数学的‘本质’。”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