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教学环节及项目式学习中的应用
- 2023-11-02 15:53
- 阅读 140
王文猛
阳谷县第三实验中学
【摘要】:信息技术能使课堂变静为动,变复杂为简单,变难懂为易懂,以直观形象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信息技术手段与教学环节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的信息技术与教学环节整合,是把信息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数字素材进行综合处理,使教学更直观、形象和便捷。项目探究式实验使学生探索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并成为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数字素材 融合 探究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学活动对信息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怎样更好的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能,我在几个方面做出一些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课堂环节中信息技术应用要做到精益求精。
1、课堂环节中数字素材的使用:数字素材使用要切合实际,要能够提高课堂效率,不使用多余的数字素材,要做到恰到好处,怎么判断呢?根据数字素材对课堂活动、对学生学习是否有利的判断标准,结合课堂实际需求,恰当使用合适的数字素材。
2、PPT制作:教师的惯常做法是在网上下载下来就使用;我的做法是根据预设课堂效果,以及每个课堂环节的实际需要,并且考虑数字素材是否适合学生的使用、促进学生对课堂的理解、是否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能否提高了教学效果等。
二、重难点突破中信息技术的使用要有针对性
在通常的课堂教学中,每节课也就一两个重难点,重难点的突破是否顺畅,对课堂来说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微课,动画,作为信息技术辅助手段,解决起来问题来就更加方便。而且微课针对性强,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也便于学生重复观看。
三、互动平台的使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课堂的活跃,
国家资源平台的使用,让我们的互动课堂有了简单又实用的工具。教学中可以利用点名互动吸引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利用学生优秀作业展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作业对比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
四、测试中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对学生有了长期的数据分析及教师教学效果反馈
测试经过网络阅卷,保留了学生每一次考试过程中对错知识点,使学生本人对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有全面的了解。对教师来说,综合分析多次考试数据,能总结归纳自己在教学方面的得失。总之,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总结反思自己,促进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提高。
五、项目式探究式学习要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
为了鼓励学生跨学科地解决真实情景中的问题,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我设置项目式探究实例,从实际生活情境导入,利用设计思维工具,帮助学生梳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实际例子:浮力定律探究
(1)探究目的:探究并验证浮力定律
(2)探究方法:利用掌中宝设计程序多次测量瞬间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的体积从而得到二者之间的关系。
(3) 设备列表:掌中宝、力传感器、继电器、铁架台,烧杯、抽水机,水位传感器。
(4)解决方案:利用掌中宝设计程序利用水位传感器瞬间多次测量液体的水位来代表排开液体的(圆柱物体底面积不变)体积,利用力传感器采集拉力,根基拉力的变化值就是浮力值。其中加水使用了继电器控制抽水机加水,并设计了高度使水回流。便于多次使用。描电连线做出图像。
(5) 实验结果:图像在掌中宝的OLED屏幕上被绘制出来。
(6)分析结论:根据电压电流图线可以看到:水位上升,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所受浮力变大、拉力变小。
在这个例子中浮力实验感觉浮力实验采集数据就三个,如果能够无限多数据更能体现真实性。这个例子体现了学科融合,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
总之,随着社会发展,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会越来越重要,手段越来越多,效果越来越好。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