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请“慢一点”
- 2022-01-12 16:01
- 阅读 727
摘要: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慢过程。教师要在教学备课、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方面不断思考、研究,如何让学生在“慢一点”的教育中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关键词:慢一点;数学教学;备课;评价
教育中的“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科学。学生知识的掌握、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体验都需要时间去记忆、去领会、去反思、去感受,学生的学习需要“慢一点”,因此教师的教学自然也要“慢一点”,所有教学环节都要“慢一点”。下面笔者结合教学经验谈一点个人的“慢”体会。
1慢一点备课,定准教学基调
备课是教师教学的常态工作,很多教师都是凭借个人的教学经验结合教材的内容安排进行程序化的备课,或是直接拷贝教辅资料。这样的备课是不科学的。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要求在备教材的基础上备课标、备学生,还有必要进行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力量。
1.1备课标
《数学课程标准》为教学明确了方向,是课程实施的依据。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花时间研读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标准呈现的基本理念,以及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提出的不同的目标要求。课程标准对每一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更要做到心中有数,明确中考考什么,怎么考,考到什么程度。这样在教学设计时才能够从总体上把握教学方向,把教学的基本理念明确到教学设计中,避免备课内容偏离课程标准的要求。另外,《数学课程标准》有教学实施建议及和课程内容相关的一些案例提示,备课时也要花一些时间品读和研究,看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需要做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1.2备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不仅说明了备课中研究学生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了研究学生的着眼点,即研究学生的实际可能性(巴班斯基的观点),如(1)学生的学习状态。是积极的、正常的,还是消极的?(2)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是全部掌握了,还是有一部分遗忘,但不影响接下来的学习,又或是在知识和技能方面有缺陷,会影响接下来的学习。(3)思维能力。是可以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还是需要教师的引导才能解决问题,又或是思维能力达不到无法解决问题。(4)自我反思能力,是习惯性进行反思,还是教师要求后能够进行反思,又或是不知道如何反思,等等。上述这些是学生的一般情况,我们还要研究初中学生具有数学学科特有的一些能力,如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非逻辑思维能力能等。
教师要以平时教学、作业评价、检测反馈、观察和访谈等因素为依据正确估计学生的现实可能性。进而根据学情,设计教学教法。所有思考的这些,看似拖慢了我们备课的速度,但是却从根本上加快了学生的理解和吸收。
1.3集体备
新课程背景下,在要求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研讨,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因此在备课环节,有必要花一点时间做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以教师设计好的教案为载体,备课集体围绕这个主题,精准课标、研究教材、分析学生、优化教学,或是备课教师提出教案形成过程中存在问题,大家有针对性的研讨、解决。在反复讨论中教学设计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集体备课的本质是研讨,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研讨教师的专业能力的提高。
2慢一点讲授,留足思考空间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授节凑更需要慢下来,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一次交流的机会,只有这样的思考与交流,学生的思维才会充分地被激活,情感才会充分地被展现,课堂的精彩才会充分地被生成。
如“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不少教师在教学这个内容时,过多地强调“列表、描点、连线”的操作步骤,使学生形成机械记忆,不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笔者在教学“列表、描点、连线”的操作步骤中,在两个地方慢了下来,使得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理解更加深刻。第一个地方是给出解析式时要慢下来,给学生时间观察解析式中式子“”的特点,并让学生猜想它对应的函数图像会有哪些性质?“”是一个分式,学生会根据分式的意义得到自变量取值和值域的一些信息,能力稍强一些的学生也可能会根据解析式猜想出反比例函数图像的一些特征(如图像不过原点,与坐标轴没有交点等);第二个地方是列表后要慢下来,让学生观察列表中互为相反数的自变量的值(……)对应的函数值(……)有何特点?(这些点关于原点对称)然后教师引导:观察列表中自变量取值从左到右不断增大的变化特点,请同学们对照表格描述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然后再进行描点、连线。生成图像后再引导学生回顾刚才观察和猜想是否正确。两次慢下来,通过观察、分析、猜想,避免了学生盲目取数对、大量描点生成图像的弊端,同时让性质的归纳也跃然纸上。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聪明,也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了思维基础。
3慢一点评价,关注差异发展
“慢一点”评价即延时评价,是指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是做出的回答不给予及时评价,把评价的时机适当向后拖延,给学生留下一定自由思考的时间,然后再根据学生思考、探究的过程、课堂上的反馈情况和学习水平的差异,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这样的评价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更体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曾经一度强调 “及时评价”,经常会听到教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的及时评价,如“你真棒”“不错,思路很清晰”“思路不够完整,请坐下继续思考”。但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因此,及时评价也不是所有场合都适用,更需要为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习差异上做适当的延时性评价。如,在讨论某些内涵比较深刻的问题,可做进一步探究时,教师不能过早地给予总结性评价,会打断学生的思路,失去探究的时机,延时评价可让学生的思维更广阔,从而加深对知识多方面的理解;当课堂上学生的意见不统一时,教师不要做“对与错”的结论性评价,采用延时评价,让学生自己查阅课本,交流、讨论,体会探索真理、发现知识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回答出错时,教师也不能一语否决,要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查,待反思后教师再根据情况做适当评价,这样更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尊心。在教学中采用延时评价有时会有意外的收获。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