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智能作业 助推减负增效-阳谷县第三实验中学
- 阳谷县教育和体育局
- 2022-07-18 09:52
- 阅读 1083
作业是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领域,是社会认识和理解学校教育的主要窗口,也是实施家校沟通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有重要意义。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聊城市教体局开展了网络学习空间赋能“双减”智能作业试点工作。我校有幸成为首批试点学校,在市县各级部门的指导下稳步推进智能作业的应用,极大的促进了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统一作业设计
长期以来学校作业设计和实施中主要存在四大难题:一是时间控制难,“每天可以布置哪些学科作业,布置多少作业、多少题量”,许多教师反映其实是“拍脑袋决定”,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一无所知;二是难度把握难,许多教师不知道其他班级的作业难度如何,担心自己布置的作业太容易将来学生考试会“吃亏”;三是题量设计难,许多教师直接依靠教辅材料布置作业,不考虑哪些题目已经不需要重复练习,也不考虑作业需要多少时间完成;四是形式创新难,一些教师布置的作业主要来自教科书的习题部分,还有部分学校会组织教研组集体开发“校本作业”。因此,要想凭一己之力设计原创作业很难实现。
智能作业本上的习题是由众多一线教师精心编写,针对教材的每一课时都有对应的习题,并且习题的数量一般是5-7个题,习题难度适中,做完每课时的时间在10-15分钟,非常适合当堂练习。智能作业本的使用,既控制了作业时间,又使全校各班级统一了作业设计,免去了老师们设计习题的时间,老师们不必考虑自己设计的作业题量是否超时或者难度是否合适,也不必担心其它班级做的作业是不是比我们班级多这样的问题。
我校数学组有好几位年轻教师,他们教学经验尚浅,在作业设计上不如老教师把握的精准,现在有了智能作业本,年轻教师表示如获至宝,他们不再需要花费时间在作业设计上,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用在了备课和上课上,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一学期以来成绩得到了稳步提升。
二、革新作业批改方式
作业批改是教师检查、了解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驾驭和调控教学活动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批改、记录和分析作业中的典型错误,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反馈、查漏补缺、从而改进教学。
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把学生完成作业与评价作业这一完整的学习过程分割开来,形成了学生做作业,老师批作业,学生完全依赖教师对自己作业质量作出评价的不正常状况。这种方式长期沿袭,导致作业批改效率低、反馈时间长、缺乏情感效应。作业的批改与反馈不能与课堂教学改革同步进行,成为了教学的薄弱环节,影响了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
智能作业本在尊重学生和老师传统纸质书写习惯的前提下,将智能笔应用到教师日常批改纸质作业中。智能作业本上都铺了点阵码,教师用智能笔批改作业的同时,笔端的摄像功能会直接将学生的作业信息上传至平台中,及时收集、汇总,动态采集学生过程性数据。
教师通过数据分析可及时了解学生作业反馈,清楚掌握班级每个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包括题目的难度系数、各项得分率情况、错题数据分析和知识点掌握概况等。根据需要,教师可查阅错题数据和学生掌握水平较好的知识点,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运用智能笔实施智能批阅后,教师批阅作业的时间减少了30~50%,从之前的两个小时压缩到1小时左右,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以前改完作业,教师只能大致知道哪个题学生错的多,但根本记不住谁做错了谁做对了。通过后台的数据分析,确保了学生每章节每个知识点掌握情况的数据呈现。如第七章第二课时《勾股定理》与四课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知识掌握图谱上显示学生这两课时掌握度偏低,优秀率占比较少,老师们就针对该课时增加了课上复习和重难点讲解,强化了学生对于该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三、提高作业管理效率
课堂之外最需要科学高效完成的就是作业管理。作业检查过程几乎不产生效益,而检查结果使用的好坏直接影响作业管理的效果,因此作业检查不能一查了之,否则检查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流于形式。以前学校对于作业管理精细化不够,对作业常规管理的制度不够健全,对教师的作业,设计要求、作业内容检查、作业评价反馈等常规管理不够到位,不够精细,使教师在作业设计、安排、批阅与反馈等方面存在问题。
以往检查年级部各教师的作业布置和批改情况时,采用的是每周抽查、每月大检查的方式,需要教师把学生的作业收起来统一放在教研室,然后年级主任和教务人员对各个班级的学生作业进行检查,又费时又费力,并且检查的效果仅仅是了解了学生作业次数是不是够数,教师的批改是否认真,对于各班级学生掌握情况了解的不清晰、不透彻。应用智能作业本之后,年级部不必再定期收全体学生的作业来检查,只需要在电脑上登录管理账号,然后就可以查看每个班级每一课时的平均分,对于各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一目了然,掌握数据之后能及时对批阅较慢的教师进行督促。针对得分率偏低的班级,及时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沟通,了解问题所在,智能作业本的使用使年级部的作业管理更加简便快捷,对年级的学情掌握更加及时,保障了年级部教学成绩的提高。
四、重构教学流程
在上课之前,教师需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情进行系统分析和描述,以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案,配合智能作业本的平台反馈的大量数据,为有的放矢地制订教学策略提供有效支撑,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是方便了教师对课程的精准备教。通过分析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能在新授课、复习课等情景下优化教学设计和备课教案。二是实施对课堂的精准反馈。通过智能作业本,教师在课堂上可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做相应的练习题目,学生作答上交后,通过智能笔的批阅,教师能得到精准反馈的学情。三是巩固学生的学习。通过得正作业学情分析的课堂讲评模式一方面通过人机互动增强了师生的互动体验,为学生提供了深度参与课堂的可能;另一方面,还可实现对教学问题的可视化与即时反馈,便于教师从整体上掌握全班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更容易发现学生出现的个性化问题,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五、增进教研实效
教师在教研和集备时,以往都是去研讨某节课哪里是重点,怎么在课堂上讲,过于注重教师的讲而忽略学生的学。现在应用智能作业本后,针对系统提供的统计数据,每位教师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为什么某一个题错的学生那么多,是自己讲解的不清晰还是其它问题?怎样让学生更快捷的理解并掌握这一知识点呢?
教师反思并付诸于自己的教学实践,综合分析,体现为“基于知识,两点针对”:基于知识的正确率数据统计,针对班级和学生进行辅导。针对班级,是指根据班级和级部的平均对比数据,对掌握不扎实的知识点再利用课堂时间进行集中辅导。针对学生,是指根据学生单次和历次作业表现,对掌握不扎实的知识点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分散辅导。做到集体与个别、课内于课外相结合,提升了辅导的实效。通过智能作业本数据的反馈与利用,使教研的实效性得到了加强。
六、促进家校共育
现阶段的家校合作形式基本集中在家长会、微信等形式,教师将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家长会、微信或电话传达给家长,家长有时并不能很及时的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并且有些家长工作繁忙,不能有效的关注孩子学习。
刚开始推行智能作业本时,因为要用到电脑查看数据,部分家长嫌操作步骤繁琐,他们认为智能作业本短期内效果并不明显,传统作业模式已经能够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为此,老师们利用班级家长微信群和电话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转变家长观念。引导班上学生录制小视频,让学生成为智能作业本讲解员,积极倡导家长使用。同时,对于学会使用、鼓励家长使用,还能教会家长使用的学生给予积分奖励。家长们很快的学会了使用电脑查看孩子学习数据的方法,并认识到了智能作业本对孩子学习的帮助。
智能作业本借助大数据形成孩子的错题讲解稿,孩子和家长都能很直观地了解到孩子各种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薄弱环节,让家长和孩子找到今后努力的方向,不再“沉溺题海”。错题后的举一反三习题,也成为了家长的“心头爱”。依据平台给出的学情分析,教师们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进步,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也更加关注。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家校共育有了更新的模式和发展,智能作业本也逐步融入到家校共育中。学校和家长开辟了智能作业本这一新的沟通方式,提高了沟通的频率。智能作业本为“双减”政策的落地提供了软着陆,家校共育更是最终朝着提升孩子的“核心素养”这一目标奋进。
纵观智能作业本的使用过程,从初次接触的激动不已,到开会培训的满怀憧憬,到初次使用后抵触不适,到熟练应用的拨云见雾,深刻的让我们体会到了网络空间赋能教育领域的势不可挡,未来的教育一定是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应用过程中,阳谷县教体局针对智能作业进行工作视察,积极反馈智能作业使用情况,并且我校将我校智能作业探索成果在阳谷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发布,成功申报聊城市2022 年度市级重大攻关科研课题立项成功,课题为《初中数学和物理网络学习空间赋能“双减”智能作业设计研究》。
今后我校将继续推进智能作业本的应用,让智能作业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为“双减”注入新动力,切实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发布评论
还能输入 140字
用户评论